城鄉孩子肚皮有落差 東森慈善募集早餐

城鄉學校之間不僅資源有落差,連學童的肚皮都有落差。為了讓偏遠部落的原住民孩子不再餓肚子上學,東森慈善基金會去年起發起「愛的早餐充實每一天~為離島、部落、偏遠地區學童募集營養早餐」,幫助了五百多位學童。不但提高了學童的學習能力,也讓學童感受社會處處有愛。

東森慈善基金會接觸到的案例顯示,住在蘭嶼的小剛(化名),母親早年與生父離異,之後改嫁。繼父對於小剛的接受度並不高,加上撫養自己後續所生的三個小孩,家庭經濟困頓,生母對小剛實在難以妥善照顧。小剛只好和外婆共同生活,年邁七十的外婆無工作能力,僅能以政府的低收入戶補助維生。

由於生活費用短缺,小剛經常沒吃早餐上學,每天與外婆的晚餐也是打包學校營養午餐所剩的剩菜,長年的生活窘境,限制了他的課業學習與成長環境。

早餐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特別重要,研究指出,早餐對孩子學業成績有顯著影響,有吃早餐的學童上課時較能集中精神、同時加強記憶力及閱讀能力;沒吃早餐的學童,不僅學習力降低,上課容易打瞌睡,身體虛弱,容易在運動後發生體力不支等情形,像小剛這樣有一餐沒一餐的例子不少,不禁令人為他們的健康和未來感到心疼。

東森慈善基金會表示,台灣貧富差距愈趨懸殊,原住民家庭可支配所得不及一般家庭的一半,除了繳不起營養午餐費、代辦費的問題外,偏遠離島部落的家庭常因隔代教養、單親照顧、物資匱乏等弱勢結構,高達百分之五十的孩子沒有早餐可吃,幾乎是餓著肚子上學。這種現象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和學習功能產生的不良影響令人擔憂。

基金會表示,目前教育部門及民間組織對孩子在學校的營養午餐費已有系統性的支援,足以讓繳不起費用的孩子可以享用到午餐,但早餐部分則無法協助,必須自理。

目前,平地學校的家長相對較重視孩子的早餐,若不在家裡吃,至少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上學途中購買餐點;但是偏遠部落的原住民孩子因家庭收入因素及山區物資、距離學校路途遙遠等外在因素,孩子忍到中午才吃當天的第一餐的例子,比比皆是。

從東森慈善基金會協助的學校中不乏實例。就讀六年級的小文家境清寒,父母外出工作,由祖父照顧日常生活起居。小文經常在第二節課開始就肚子餓,急著沖泡愛心牛奶充飢,經義工詢問才知道他每天只有新台幣二十元的早餐預算,對一個正值成長階段的孩子,似乎稍嫌不足。

阿毅因為父親長期在外地工作,母親因病長期住院,只剩奶奶照顧他,但奶奶年事已高,無法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每天一大早阿毅就得幫忙打掃家裡,再穿著單薄衣物,冒著寒風,餓著肚子,騎單車載弟弟到學校上學,總是在七點半早自習後問老師:「老師,早餐送來了沒?」

基金會表示,多位受幫助的學校校長描述,曾在朝會時調查學生吃早餐的比例,結果令人心酸,感嘆城鄉學校之間不僅資源有落差,連孩子的肚皮都有落差。

轉載自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報導